唐氏家譜
關(guān)鍵詞
居住在宣城北鄉(xiāng)金寶圩和貍橋的唐氏族人,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祖先,他就是南宋末年的唐泰岳。唐泰岳在宋度宗時擔任寧國軍節(jié)度使,率軍參與了抗元的長江防御戰(zhàn),終因奸臣陷害被元軍圍困宣城,并傳檄(西)投降。唐泰岳誓死不從,與夫人李氏相與同日就義,后人將他們安葬在貍橋昆山。據(jù)《唐氏宗譜》記載,唐泰岳有兩個兒子,后裔大致分布在貍橋、水陽雁翅等地。明代以后,金寶圩唐氏人口一度增長至萬人以上,歷史上曾有過四十八唐村之說,成為圩內(nèi)望族。
明清時期唐氏家族人才輩出,僅貢士就有近20人,他們青燈課讀,耕讀并重,扶貧濟困,捐資興利,積德行善,這些事跡都清晰地記載在《唐氏家譜》中。有人不禁要問,歷經(jīng)這么多年風雨滄桑,這家譜是怎么保存下來的?今天的《故事里的宣州》,我將帶你去水陽雁翅,給你講述唐氏家譜傳承中一些曲折感人的故事。
在雁翅村民唐良峰的家,我們有幸看到了42本保存完整的家譜。這是迄今是水陽區(qū)域發(fā)現(xiàn)的唯一一套完整的民國初年印制的家譜。百年煙塵,它歷經(jīng)堤潰圩漫的水災(zāi)、烽火蔓延的抗戰(zhàn),都能完好無損,實屬不易。
今天非常有幸,找到了當事人唐良峰,老唐道出了他親身經(jīng)歷的一段家譜保護故事:剛解放時唐良峰的父親唐佑玉接受了一位同姓長輩的委托,要他把一套《唐氏宗譜》取回好好保存。自此,唐佑玉這個大字不識一稻籮的農(nóng)民,人生中便多了一項使命——保藏“唐氏宗譜”。
唐氏家譜
“四清”運動時期社員相應(yīng)被迫上交各類“封資修”的老東西,唐佑玉家的一套家譜自然也在其中。他把譜箱上的“唐氏宗譜”四個字用刨子刨去,改作了衣箱。家譜裝在一只湖苞中,準備埋到竹園里去??墒堑人谕甓椿貋恚ぷ麝牭娜税阉壹易V背走了。情急之下他帶著當年僅九歲的兒子唐良峰劃著一只小鴨殼船,暗中跟隨工作隊來到工作隊辦公地方。在趙圩村唐賢公家中,一位工作隊員正在督促焚燒剛剛收來的家譜。唐佑玉就和唐賢公配合著與工作隊員聊起了家常。唐佑玉一邊聊著,一邊向小良峰使眼色。一位小姐姐正在一本一本地往灶膛里扔,小良峰一眼就認出自己家的湖苞就在灶膛邊緣,眼看著小姐姐正拿著湖苞上面的一本家譜揣進火中,小良峰急了趁人不備,悄悄地從狗洞鉆進了廚房,朝小姐姐眨眨眼,從火中搶出他家的那本譜,迅速地踩滅火頭,把一湖苞家譜悄悄地從狗洞里拖出去,搬上了船。隨即父子兩人迅速撤離,用米缸裝好埋在自家的竹園中。
今天唐良峰老人曲折的護譜故事講完了,一個普通民眾能夠本能和理性地形成的保留和發(fā)揚家族傳統(tǒng)文化的欲望,并傾其所能地加以保護,使我心中頓時升起了一種敬重之情。(本文章素材摘自時國金主席文章,特此鳴謝!)
感
您的觀看
結(jié)束語
謝